登錄 | 登記 | 搜尋
English / 中文

媒體合作夥伴

俸正杰


Christian Schoeler
Justin Cooper
Klavdij Sluban
Marc Riboud
Unmask
Zach Gold
俸正杰
凌展騰
區凱琳
吳海洲
吳笛
吳觀麟
呂振光
嚴善錞
夏小萬
季大纯
宋琛
宋琨
尹朝陽
康海濤
方力鈞
於艾君
曹暉
曾翠薇
李紅軍
梁銓
潘蔚然
熊宇
王川
田田
申亮
盛珊珊
瞿廣慈
章劍
羅杰拜倫
羅荃木
范明正
荒木經惟
蔡國強
蔣華君
譚平
譚軍
賈平西
賈鵑麗
隋建國
韓金鵬
魏言
魏青吉
黄佳

走紅國際 俸正傑和他的“艷俗”作品

 

 

俸正傑粉紅粉綠的靈感來自中國傳統文化

 

 

剛剛發佈的2010年胡潤藝術榜上,一共有四名四川藝術家入圍前三十,排名第8的周春芽,排名第13的張曉剛、排名第16的羅中立和排名第29的俸正傑。值得關注的是,今年42歲的俸正傑是四人中最年輕的,這已經是他連續3年上胡潤藝術榜。俸正傑的作品被譽為中國艷俗藝術中最為風格化的代表之一,他的油畫去年總成交額達到1637萬元,今年4月的香港蘇富比春季拍賣,他的“中國肖像系列”也和蔡國強、方力鈞等人的作品一同入圍最受矚目“十佳”名單。

 

“藝術F4”之後的領漲者

 

 

最近三四年,俸正傑作品價格隨當代藝術市場的整體井噴扶搖直上,僅參考拍賣市場,成交率幾乎達到100%,藝術投資者、收藏家將俸正傑看作繼F4之後下一波市場的領漲者。

 

而下月在香港舉行的蘇富比春季拍賣上,俸正傑2008年創作的“中國肖像”估價100萬-150萬港幣,和一同參拍的曾梵志的“夫婦”、方力鈞的“1997.7”、蔡國強的“運動,培養活力(5板)”、岳敏君的“在湖上”等一起被評為“十大矚目拍品”,聽到這個消息,俸正傑笑了,他坦言自己平時很少關注自己作品的行情。“錢雖然也很重要,但我對自己的畫能賣多少錢並不太在意。”

 

“艷俗”起源於綿竹年畫

 

相比其他藝術家的作品,俸正杰作品用色極為大膽和濃烈,他喜歡用大紅、粉紅和大綠堆砌出一些光怪陸離的風景和人物肖像,畫中的人物絕大多數都是女性,她們每張性感肉欲的嘴唇和每雙漠然呆滯的眼讓人看后印象深刻。和喜歡把陶瓶塑造成屁股形狀的藝術家劉力國一樣,他是國內當代藝術艷俗風的締造者和開創者。對於自己“艷俗”的頭銜,俸正杰的心態很平和,“既然這是一種風格和約定俗成的看法,他們把我叫做‘艷俗藝術家’沒有任何意見,我覺得這個艷俗,不是貶義詞。”

俸正杰對色彩的偏好離譜到無以復加的地步,以至於有人調侃他是藝術界中的“好色之徒”。俸正杰透露了自己的小秘密,詳細闡述了自己喜歡艷麗色彩的緣由。“我出生在安岳的一個小農村,小時候過年家裡都會買很多綿竹年畫,然后要換花花綠綠的新被子,后來我去外地讀書,偶然看到有人賣年畫,忽然童年的回憶全被勾起來了,於是開始嘗試用這種類似年畫的夸張色彩來畫油畫。”俸正杰介紹,他的“解剖”、“皮膚的敘述”、“浪漫的旅程”和“中國肖像”四個系列都離不開強烈的色彩反差,今后創作新的系列,這種“艷俗”風格也會堅持下去。

 

“中國肖像”是影射消費文化

 

俸正杰1995年畢業於四川美術學院油畫系,獲碩士學位后在“當代藝術之父”栗憲庭的鼓勵下赴京發展。栗憲庭當時為什麼要熱心幫助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畫家”他解釋:“俸正杰的粉紅粉綠轉換成具有時尚和象征意味的色彩,他創造了一個消費文化的經典。這個經典是包含著中國傳統文化過節的大紅大綠,喜慶的色彩;也和中國20世紀30年代的上海月份牌年畫那種造型方法一脈相承,並且逐漸融入到當代的感覺當中。”對於俸正杰的成功,栗憲庭認為,這在於作者對中國今天時尚和消費文化的審視――愛其漂亮痛其膚淺的矛盾但誠實的感覺,把一張張美人的臉龐,仿佛變成一個個充滿感官享受的當代中國人的心理肖像。

觀看俸正杰的“中國肖像”,會發現那些美女的眼睛好像都沒眼珠,但仔細一看,她們其實是有的,不過都分兩邊去了。俸正杰告訴記者:“現在這個社會發展特別快,而且誘惑特別多,有些讓人無所適從,甚至無法聚焦,所以美女的眼睛隻有亂轉,而眼珠畫在兩邊,剛好可以體現這種動態。”俸正杰認為,自己這樣畫其實並不是諷刺,而是對消費文化影響人心的客觀表達。

 

俸正杰 艷俗藝術家的愛與憂傷

 

當90年代澎湃的通俗文化向這位學院派藝術家發起沖擊時,他選擇用一種艷俗的方式思考這個國家的信仰和抉擇;而今天,當艷俗從一種時髦變成一種大眾的生活方式,他依然無法“同流合污”,而是繼續做一個觀察家,一個思考者,一個徹徹底底的藝術家。

 

中國艷俗藝術代表人物俸正杰也遵循了藝術圈的這一傳統——請藝術教父栗憲庭為自己的下一代取名。當栗憲庭拿出厚重的辭海,翻到“三川”這一詞條時,俸正杰眼前一亮。“三”是俸正杰下一輩的輩份,“川”則代表今天的四川,他的家鄉。所以俸正杰當場決定,為即將出生的第一個孩子取名“三川”。
這是2008年初的決定,這一年,俸正杰40歲,他第一次結婚,第一次做父親,第一次發現人生中還有很多事情比藝術重要。
而在14年前的冬天,當他即將從四川美院研究生畢業,尋找自己的出路時,也是栗憲庭,將他從四川帶到了北京。去北京是他當時打定的主意,盡管他並不清楚北京的生活是什麼樣子,但從過去的信息他得出如下想象:北京是一個人才濟濟的地方,各種各樣的人都會在這裡碰撞,年輕人在這裡過著藝術、詩意、浪漫的生活。

 

“艷俗”終究不是一個討巧的詞

 

1995年的北京藝術圈確實風生水起,以“F4”為代表的當代藝術家成名並富裕,“玩世現實主義”受到西方追捧,一個憤世嫉俗、激情四射的中國當代藝術時代,正隨著鄧小平南巡講話后的南方經濟沖動一起,向這個保守的社會主義國家發起沖擊。
而當時的俸正杰,一個藝術圈的毛頭小伙子,一個內斂而友善的四川人,到北京后卻並沒有機會享受這個繁榮時代的藝術盛宴,他向栗憲庭借了一輛自行車,跑遍北京各大學的藝術系,遞交求職資料。幾個月后,他接到北京教育學院的面試通知,由此獲得在北京落腳的寶貴工作機會。
10多年過去,俸正杰早已辭去教職,成為一名成功的職業藝術家,中國艷俗藝術的代表。栗憲庭說,中國的艷俗藝術,是從泛政治波普熱潮中衍生出的一種語言方式。中國90年代中期消費文化的泛濫,為它提供了艷俗的審美語境;同時,上世紀五四新文化運動之后藝術通俗化,給它輸送了養分。而俸正杰那些大紅大綠大粉的大頭作品(幾乎都為中國女性),在艷俗藝術領域達到了成熟境界,整體上形成一種快樂、漂亮、嫵媚、鮮艷、膚淺、脆弱⋯⋯的趣味。
  但“艷俗”終究不是一個討巧的詞。它沒有“傷痕美術”文藝,沒有“鄉土藝術”質朴,沒有“現實主義”酷,也沒有“卡通一代”炫。艷俗代表著膚淺、大眾、普通,就像中國傳統的大紅花布,從來和高雅、經典無緣。

 

俸正杰似乎對此早有心理准備,除了年復一年地制造艷俗作品,還在生活中貫徹艷俗氣質。他梳著中分頭,開著豪華跑車,穿著顏色鮮艷的襯衫、T恤和鞋子。他位於北京費家村藝術區的工作室更是色彩斑斕,粉紅的沙發,綠色的鐵門,甚至連垃圾桶都是粉色的。最吸引眼球的還是他那些巨幅的大美人頭作品,畫面都是大紅大綠,畫中女人的形象大多取材自時尚雜志,擁有濃艷的臉龐和斜視的眼神。一張張畫排在一起,除了主角從電影明星張曼玉變成名模呂燕,似乎也看不出太大差別。
但如果僅以這些判斷俸正杰是一位膚淺的、刻意追求特殊效果,按照西方人喜好創作的畫家,你就將失去認識一位社會觀察家的機會。
“恰恰相反,”意大利博洛尼亞現代藝術博物館館長洛倫佐·薩索利·德·彼安奇說,“俸正杰是一位思想者,是一個喜歡思考生活現實的人,他對時代精神非常敏感,正如每個時代的偉大藝術家們一樣,他是偉大的社會觀察家,並用極其清晰的思維對其進行分析、分割和探測。”

 

 

Artwork
Exhibi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