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 | 登記 | 搜尋
English / 中文

媒體合作夥伴

呂振光


Christian Schoeler
Justin Cooper
Klavdij Sluban
Marc Riboud
Unmask
Zach Gold
俸正杰
凌展騰
區凱琳
吳海洲
吳笛
吳觀麟
呂振光
嚴善錞
夏小萬
季大纯
宋琛
宋琨
尹朝陽
康海濤
方力鈞
於艾君
曹暉
曾翠薇
李紅軍
梁銓
潘蔚然
熊宇
王川
田田
申亮
盛珊珊
瞿廣慈
章劍
羅杰拜倫
羅荃木
范明正
荒木經惟
蔡國強
蔣華君
譚平
譚軍
賈平西
賈鵑麗
隋建國
韓金鵬
魏言
魏青吉
黄佳

香港藝術家呂振光:我不太看重觀念,我比較重視信念

 

99藝術網本月獨家採訪了香港藝術家呂振光,採訪話題不但關注他的個人經歷、藝術創作和藝術觀點,更涉及到香港藝術教育和藝術生態等問題。

 

2012年6月29日,艾可畫廊舉辦“呂振光、李杰雙人展”,展出的新作既體現了他們對於藝術的相似態度,也蘊含著他們之間朴素的師生情誼。

 

老師呂振光,1956年出生於廣東,幼年移居香港,他在香港中文大學藝術系任教二十余年,培養了諸多杰出藝術家,很大程度推進了香港當代藝術的發展。他的作品曾被香港文化博物館、香港藝術館、台灣歷史博物館、廣東美術館等機構及個人收藏。99藝術網本月獨家採訪了香港藝術家呂振光,採訪話題不但關注他的個人經歷、藝術創作和藝術觀點,更涉及到香港藝術教育和藝術生態等問題。

 

99藝術網:首先能否請您簡單介紹一下自己?

 

呂振光:我1956生於中國廣東,1962年移居香港,於香港接受中小學教育。1976年入讀國立台灣師范大學美術系,1980年畢業后回港,從事美術教育。1994年,申請香港中文大學停薪留職,於英國倫敦大學金匠學院(Goldsmiths College)修畢藝術碩士課程。自1980年以來,我一直活躍於香港藝術圈,並於1998-2002年任香港視覺藝術協會會長。1985年至2009年全職任教於香港中文大學藝術系,主講西方媒介創作課程,並為藝術碩士研究生指導老師。2010年1月辭去教職,專心創作。十一年前(2001年) 的七月,我於火炭工業區設立個人工作室 “一流畫廠”,並聯同數名當年的中大藝術系應屆畢業生白雙全、李杰與林東鵬等,於同年十月舉辦了首次的工作室開放活動,揭開了火炭藝術工作室開放計劃的序幕。火炭現已成為香港重要的藝術村,進駐的藝術家近二百名,每年的一月份均舉辦大型工作室開放活動,對香港藝術生態影響深遠。

 

99藝術網:談到作品,能否請您回顧一下您的藝術創作歷程?

 

呂振光:我是在小學的時候開始知道自己喜歡繪畫的。高中開始進入學校辦的繪畫班,課餘學習繪畫。高中畢業后因經濟狀況,停學工作了兩年。我一邊工作,一邊到私人畫室學畫,亦有報讀其他美術課程,包括香港大學及香港中文大學的校外進修部。修讀過很多課程,包括國畫、篆刻、素描及水彩等。1976年赴台灣,入讀國立台灣師范大學美術系。七十年代中,台灣的學府和藝術圈,頗盛行水彩畫,尤其是“鄉土寫實”,同時並起的是鄉土文學。而西方正流行的攝影寫實亦對整個台灣藝壇有很大的影響,所以,我亦在這方面多鑽研一點。結果,畢業那年我是以寫實的水彩畫拿了四年一度的台灣全國美展第一名。在台灣的四年大學生活過得很愉快,在學習方面亦很充實。師大美術系當時是台灣第一藝術學府,在美術方面最好的都幾乎集中在這裡,因此競爭很大。當在師大有表現時,可以得到很強烈的滿足感。我去了台灣四年,經歷過台灣三個重要的展覽,除了全國美展,還有每年一次的全省美展及台陽美展,這三個都是當年較大的展覽,是公開的比賽。

 

我在這三個展覽裡都拿了大獎,給了我很大的鼓勵。因此,我在藝術方面的根基和價值觀,幾乎都在台灣奠立,這一直到現在對我都有很大影響。我當時亦想過留在台灣發展,但因為家裡的催促,結果我還是選擇了回香港。1980年畢業回港后,彷彿回到現實,要想“錢”的問題,工作辛苦,精神亦不可能集中在創作上,也缺乏空間創作。所以,大學畢業后的三、四年間,創作極少,但內心仍然盼望成為專業的藝術家很強烈。因此,工作了四年后便辭職跑到紐約,想在那邊做專業藝術家,那是1984年。由大學開始我己經很嚮往紐約這個藝術中心,很渴求這種環境促使自己快一點進步和改變,所以我一去到紐約便有如魚得水的感覺,改變很大。整個環境充滿挑戰和機會似的。到紐約不夠—個月,已經準備要長期留下來,便決定辦理移民手續。正當我回港辦手續那段時間,有位朋友跟我說香港中文大學藝術系正在聘請教職人員,問我有興趣否。當時我心想,留下來教兩三年才離開還未算遲,反正移民都需要一點錢。沒想到我竟然就這樣執教了二十五年!

 

99藝術網:您的藝術創作可以分為幾個階段?

 

呂振光:概括而言,至目前為止,我的創作共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台灣求學時期,趨向寫實表現,以水彩的媒介較多。這是純真階段,立志要成為專業的藝術家。第二階段是1984年紐約回港后至九十年代初這階段,我轉了物料,以塑膠彩(丙烯)為主,畫面有許多圖像。圖像的來源是多方面的,包括有流行圖像,古典繪畫圖像…什麼都有!各種圖像混合在一起。有很多古今的東西穿插其中,表現的形式上是趨向宣泄性的畫面,筆觸較粗豪,肌理很重。這階段的作品頗受歐美當時流行的“新表現主義”影響。這階段我三十歲前后,感覺與一切沒有隔閡,世界大同。野心大,看到好的均想擁有!第三階段是1994年自倫敦回港后至今,抽象簡約。這階段我四十歲前后,感覺與西方文化有距離。察覺到世間確有很多美好的事物,但不一定屬於自己,隻宜觀賞,不能擁有,亦不必擁有!目前這階段我不太看重觀念,我比較重視信念;一種長年累月累積出來的信念。它可以一直支撐著你,使你可以不厭其煩、不計時間及不計精神地去做好一件事,好像信仰一般。

既然你覺得這信念是正確的,最適合你的,就完全相信它,而且會覺得它很有威力,你像個教徒般虔誠。你相信的,你才會專注,才會死心塌地用盡精力去把它做好,這樣才會有好的東西出現。“順暢和諧”一直是我的基本追求,是人對價值的渴求。有些正面的事看到后我們會心曠神怡,但同時亦很理想化,例如想看到海闊天空、生活和諧等。生活中,我們亦要面對和克服很多負面的事,有些事你不能改變,那隻好想辦法令自己好過一點,如放鬆一點,看輕一點,未必是逃避的。我強調,不是去逃避,而是要去面對才可以渡過,如果可以解決的便解決它;解決不了的也沒辦法。在這階段的初期,我會想像一些廣闊的空間,如一片土地和海洋,感到這種感染力比任何圖象大得多。技巧上,我是想像自己在耕田,我的畫由開始到完成,和耕作的過程是頗相似,是沒有特別目的。我曾渴求想做到在畫上呈現精神性和哲理,這就是很典型的形式所呈現出來的內容及給予別人的觀感,但漸漸又覺得自己沒有如此高深,我單純地隻想技巧上能運用得更加熟練,更心曠神怡。我想在繪畫這個過程中令我可以很平靜、專心和解決其他令我感到困擾的問題。其實繪畫本身既能令我專注也同時令我困擾,但我卻願意接受它給我的困擾,所以我又再投入,慢慢形成了一個規律,繪畫就像我的一般正常生活行為。

 

99藝術網:您的個人經歷和趣味,對您的藝術有怎樣的影響?

 

 

呂振光:五十年代在廣東的童年窮鄉生活,加上七十年代的台灣求學經驗,似乎形成了我的“田野情結”,至今在香港也居於鄉郊近三十年,生活儉朴,日常愛種植及自製家具,本質上對我近二十年來的創作影響頗大。1989年至1993年,遙望中國大陸的變化和經歷個人家庭的變化,催速並確立了我“簡單規律”的人生態度,另外也學懂“捨棄”。兩點最主要的“捨棄”是:捨棄老師身分和藝術家身分。捨棄老師身分使我大大減輕了教學負擔。我隻是學生眼中的其中一位負責任的觀眾。這反使我近30年的教學生涯中,最后的十多年既輕鬆又有成果。捨棄藝術家身分使我大大減輕了創作負擔,我心中不再太在乎什麼是藝術。我與受過嚴格訓練的跳水運動員差不多,不斷重覆站上跳台,專注片刻,一躍而下,力求動作完美。我更像是一名愛勞動的人,沒有目的,做出來的東西是“勞作”,不是創作! 這信念使我近20年的繪畫既無拘無束又堅定不移。

 

99藝術網:能談談您的作品嗎?

 

呂振光:以下是1996年我寫關於自己的作品文字,至今沒變。我的作品既非觀念的探究,亦非情緒的表現。對我來說,兩者隻是創作活動的片斷。從某方面看,我的創作可形容為關於站立、飲食、行走和耕作,它僅是一種基本的態度或行為而已。立:察覺位置;事物所見,思想能成。飲:察覺物質;媒介所用,感覺能動。行:察覺方向;處境所隨,問題能解。耕:無意識空間;無上無下,無左無右,無高無低,勞作而已!立如鶴,飲如貓,行如駝,耕如牛,我對這些姿態甚感興趣,牠們周而復始的動作,但結果如一。立一點,飲四方,行一線,耕一地;從一點,通四方,往一線,成一地。我的作品大概就是這樣。

 

99藝術網:您在香港中文大學藝術系執教25年,請問香港藝術高等教育包涵哪些內容,有什麼特色?

 

 

呂振光:包羅萬有!很像國內及台灣的中學美術教育!沒有專業之分,因為中學忽視美術教育,大學藝術系身兼中學美術教育,故大學要很入門式的課程編排。香港中文大學藝術系特別重視中國傳統藝術,隻可惜,畢業生的畢業創作九成為西方媒介。學生入學像去餐廳吃自助餐,中式西式加港式,任挑任吃。不分媒介,學費每年一律四萬二。畢業年自選有興趣的科目,及指導老師,最后提交畢業創作即可,十分自由。

 

 

99藝術網:一方面,香港在建筑、設計等領域有十分出色的表現,另一方面,香港卻被認為是“文化沙漠”,以您二十多年對香港藝術發展的了解,您是如何看待這個問題的?

呂振光:香港被認為是“文化沙漠”,肯定是誤解。如果從另一角度認識什麼是文化,文化又無分貴賤高底的話,香港是很有文化特色的,而且生動活潑。過去三四十年,凡是實用的,與金錢有關的活動,香港都發展得很好。建筑與設計是商業發展需要,電影和流行音樂等普級文化,是娛樂,衣食住行這些均是社會發展需要,這亦形成了香港文化特色。對我個人而言,政府對香港藝術的推動一向是乏力的。以一個高度發展的城市來說,香港藝術的發展令香港人蒙羞!

 

99藝術網:說到當代藝術,西九龍文化區在政府的推動下逐漸形成,2012年巴塞爾落戶香港,很多歐美畫廊入駐,香港有望成為亞洲最重要的藝術中心城市,作為香港本土藝術家來說,這些變化會改變您的現狀嗎?您會有期待嗎?

呂振光:主事者對香港本土藝術認識不夠,出發點是商業!商機!這當然是香港文化特色了。鄰居開暖爐,暖及寒舍,也必有助益吧!以一名勞動工人觀之,即使與己沒直接關系,也隻好共同進退,樂觀其成,與有榮焉。

Artwork